70多年前的石船小学,是抗日革命据点

· 文化教育 来源: 作者: 字号 时间:2015-08-28 23:28    
摘要:70多年前,江北县的石船小学就已经远近闻名。从1942年起,来自全国各地的地下党工作者和爱国进步人士聚集到这里,其中还隐藏过王维舟、吴玉章、董必武、刘凡的后代。……

  由历史爱好者发起的“寻访抗战遗址”活动关注石船小学,他们说这里发生的故事可以拍成电视剧

  ▲现在的石船小学。

  石船小学老屋。

  渝北石船小学,一座年日久远、长满青苔的石碑面前,几位年轻人正在逐个辨认上面的刻字。在渝北,一场由历史爱好者发起的“寻访抗战遗址”活动越发热烈。

  “就是这里!终于找到了!”来自沙坪坝的大学生龙茕比了一个“胜利”的手势,“这里以前是江北县最好的小学,也是抗日和革命的重要据点,发生的故事可以拍成一部电视剧。”

  70多年前,江北县的石船小学就已经远近闻名。从1942年起,来自全国各地的地下党工作者和爱国进步人士聚集到这里,其中还隐藏过王维舟、吴玉章、董必武、刘凡的后代。

  “我是地下党”

  好友见面说的第一句话

  革命活动由时任石船小学的校长涂兆兴开启。

  涂兆兴出生在石船镇一个地主家庭,年少时期便一心想投身革命,但苦于找不到门路,无奈只好先后到江北小学和唐家沱小学教书度日。

  1941年秋季的一天,涂兆兴的好友——重庆大华公司的颜成志突然约他在一个僻静处会面。颜成志一反平日轻松的神色,开门见山:“我是地下党。”

  颜成志告诉他,经过长时间对他的观察,确定涂兆兴是思想进步的革命人士,这才决定向他坦白身份。涂兆兴惊得说不出话来,但随之而起的是巨大的兴奋。颜成志当即向涂兆兴提出了一个请求,让他到石船小学当校长,并把这所小学建成抗日和革命工作的重要据点。

  “你们放心,我一定要干出名堂来!”涂兆兴马上答应下来。

  经过半年的筹备,1942年初,涂兆兴正式赴任石船小学校长,踏上了抗日和革命的征途。

  学校成抗战据点

  用国民党教材“旧瓶装新酒”

  涂兆兴深知,要实现抗日和革命抱负,必须要有进步教师作为骨干。他定下招聘教师的三大原则——能教书、能尽职、不反动,本地和外地人一视同仁。

  此后,一大批外地赶来的进步教师和上级派来的党员,成为学校主力教师。共产党员梁治平、邓玉璞也是在那个时候来到了石船小学。

  “我们提出的办学口号是‘学生是学校的主人’,不教死书本,也不迷信洋板眼,鼓励学生提意见,做批评,效果非常好,学校声誉一天比一天高。”在抗战岁月里,梁治平、邓玉璞等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方针,就是教学生抗日。

  对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那一套教材内容,他们就借旧瓶装新酒。如教材上讲民族主义,教师们却讲抗日反帝,教联俄联共,扶助工农。一时间,学校生机勃勃,连几十里外邻乡的学生也到石船小学来读书。这时,学校的人数已经从最开始的300多人,增加到了600多人。

  恶霸意欲劝退

  校长巧用反间计破敌

  石船小学的抗日事迹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警惕。一天,石船镇的反动分子、恶霸地主李天鹏,伙同国民党特务来到学校,把校长和正在上课的教师叫来挨个问话:“你们知不知道谁是共党?”

  得不到任何正面回应,李天鹏恼羞成怒,领着特务跑到教师住所,想要搜寻他们口中的“共党嫌疑分子”,却不料扑了个空。原来,一些进步学生的家长,早就将特务来了的消息知会了学校。

  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,校长涂兆兴顶住了最大的压力,也冒着可能暴露的风险,绞尽脑汁,频出奇谋与敌特周旋。

  一次,李天鹏找到涂兆兴说:“涂校长的学校办得不错,声誉起来了,可树大招风啊,现在不少人说你校内有共党在宣传抗日,为自身安全考虑,不若功成身退可好?”

  涂兆兴并没有当面激烈反对此事,而是利用自身良好的社会关系,获得了当地德高望重的人士李杨徽配合,放出“空气”,说李天鹏觊觎校长之位,诬蔑涂兆兴,从而成功掩护了涂兆兴的政治面貌,也使李天鹏的阴谋未能得逞。

  身份遭暴露,好友鼎力帮扶

  “谁诬陷好人,我这枪就认不到人!”

  国民党反动派对此并不死心。

  江北县警卫中队队长涂布公,是涂兆兴的中学同学,两人交情非同一般,还认作叔侄。一天,涂布公气呼呼地找到涂兆兴,死死地盯着他:“你到底是不是共党?”

  涂兆兴与涂布公对视,轻轻地摇摇头。许久,涂布公才呼出一口气,一掌拍在桌子上,狠狠道:“有人要整你,县上正在研究逮捕你的事。你放心,我一定保着你。”

  随后,涂布公联合江北中学校长李荫,公开为涂兆兴作保。在与数名国民党干部参加的晚宴上,见对方几人又在商量是否抓涂兆兴来审问,涂布公乘着酒劲,冷哼一声,直接把配枪扔到餐桌正中:“谁再诬陷好人,我这支枪就认不到人!”在各方面压力下,国民党县政府不得不改变决定,涂兆兴这才幸免于难。

  在石船小学这个据点,涂兆兴和许多志士一道坚持抗日和革命斗争长达五年半之久,隐蔽党员、进步人士和革命后代近40人。

  特约通讯员 刘佑红 李沁穗 报道

 

责任编辑 : admin

免责声明 :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,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网立场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本文为原创编撰,转载前请获得授权,转载后请注明出处!
分享至:
推荐 收藏